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炎炎夏日,胃口太差?养好脾胃这样做……
时间:2023-07-19 浏览次数:636来源:成都市青白江区中医医院

图片




图片

小编,最近老是容易犯困,感觉身体没什么力气,整个人不知道怎么了。


是不是没胃口吃饭,稍微多吃,就感觉饱饱胀胀还容易拉肚子?


对对对,这段时间这种感觉特别明显!


这些都是脾胃有问题的典型表现!你知道吗?夏天是脾胃最脆弱的时候,生活中稍不留神就容易伤及脾胃!

图片


图片


夏季为一年中湿气最盛的季节

脾胃疾病较多见

此时是脾胃保健和养护的重要时期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所有赖以生存的活动都要依靠脾胃

夏天既是脾胃脆弱的时候

又是养脾胃的好时机

图片







脾胃虚弱会有哪些表现症状?



1、面色症状

患者如果存在脾胃虚弱,随着病情逐渐加重,可能会出现面色萎黄、神疲倦怠的情况,而且还会出现身体消瘦等症状。若是出现面色变化的情况,可能与脾胃虚弱有关。


2、舌苔症状

脾胃虚弱患者可能会出现舌质淡、舌苔淡白的情况,而且舌苔齿痕比较明显。


3、消化道症状

脾胃受凉,比如夏季乘凉或叹空调之时,脾胃虚弱者更易导致其受寒邪,寒邪损伤脾胃阳气,脾胃运化不行,就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腹部隐痛等症状。


4、脉象症状

脾胃虚弱可以通过把脉方式查看脉搏跳动的情况。患者有脾胃虚弱,可能会出现脉虚无力的情况,并且脉象跳动比较缓慢。



治法:

以芳香化湿,淡渗利湿,苦温燥湿等。



方药:

霍香正气散加减,三仁汤,平胃散,香砂六君子汤化裁。






养护脾胃怎么做?



★ 1、饮食上 ★


夏季炎热,大多数人喜饮冷饮,但嗜冷饮易损伤脾胃,致阳气不足,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湿浊内生,积滞内停,引起腹痛、腹泻等不适。

脾主土,故需食多得土气的食物,如地下长的地瓜、山药等;脾喜温恶凉,故需食温;脾色为黄,故需食黄色食物,小米色黄,最养脾土;脾德在缓,故需食甘味以缓脾之情。

图片


★ 2、情绪上 ★


中医看来,生气动怒、忧思郁结,都会导致肝气不舒,横逆犯脾,易出现腹胀气滞、胃脘不适等诸多病证。

人愤怒、怨恨或焦虑时,胃和脸一样充血而发红;人悲伤、沮丧或忧郁时,胃就变得苍白,胃液分泌不足,活动也减少。中医也认为,不良情绪会影响肝的调节功能,进而会影响脾胃。可见,学会笑是给脾胃最好的礼物。

图片


★ 3、体能上 ★


劳逸结合,避免诸如长时间看电视、久坐等不良习惯。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夏天运动要注意避暑,尽量在清凉的早晨或傍晚,可选择散步等缓慢、轻柔的运动。研究证明,经常运动可以带动脾胃消化能力,对脾虚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图片






养好脾胃食疗方



01

针对脾胃虚弱食疗方

药膳:胡萝卜大米粥

制作:大米,胡萝卜,大米煮成粥后加入胡萝卜,煮熟烂后食之。

效用:有健脾养胃的功效。

图片


02

针对痰湿食疗方

药膳:山药冬瓜汤

制作:山药,冬瓜置锅中慢火煲30分钟,调味后即可食用。

效用:健脾益气利湿。适合痰湿质,尤其是单纯性肥胖者食用。

图片


03

针对血瘀食疗方

药膳:三七丹参鸡汤

制作:丹参、三七、母鸡,将两味药填入鸡腹内,水煮炖熟,吃肉喝汤。

效用:活血化瘀。

注意:有血瘀表现的人可以吃,没有血瘀证的慎食。

图片






“脾胃伤,百病生”

当脾胃不舒服、出现问题要及时就医

区中医医院脾胃病科

竭诚为每一位患者服务


科室简介:

脾胃病科(消化科)



集团中医医院脾胃病科是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体,以“中西并重、内外结合”为特色的综合性临床诊疗科室,2015年创建为市级重点专科。 

科室设有专科门诊、专科病房、特需病房、内镜中心四个部分,并实行统一管理。在编床位31张,现有医护人员19人,其中医生7人,护士12人,硕士研究生4人,分上消化道疾病、肝胆胰疾病、下消化道疾病、内镜诊疗4个专业组。

图片

科室设备:设备先进,环境舒适优雅,不仅配有国际国内先进的诊疗设备,如:日本奥林巴斯CV-290高端电子胃肠镜、德国爱尔博高频手术系统、磁控胶囊内镜、胃肠动力检测仪、胃肠电图、C13呼气试验设备等,全国著名脾胃病专家、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教授以及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消化科专家等定期查房指导,力求诊疗的专业化、规范化和高水准。

图片
图片
图片

科室诊疗范围: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痛、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胃息肉、胃早癌、肝硬化、肝癌、急慢性胆囊炎、急慢性胰腺炎、不明原因腹痛、便秘、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易激综合征等。

科室特色疗法:中药直肠滴入、灵龟八法针刺、艾灸、穴位埋线、中药穴位贴敷、耳穴埋豆、济川捭阖术运动疗法、五行音乐疗法、中药膏方、蜜丸、水丸、药酒等。


咨询电话:

13683498047(何静涛医生)


部分图文来源:生命时报、网络侵删。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