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高温持续,中医解暑教您防暑保健康~
时间:2023-07-19 浏览次数:637来源:成都市青白江区中医医院

图片

图片

热҉ 热҉ 热҉ 热҉ 热҉ 热҉ 

热҈化҈了҈

今年是不寻常的一年

夏日热情不可阻挡

全球厄尔尼诺现象频发

全国各地开启“炙烤”模式

图片

进入夏季后

人们容易因高温、湿气太重

或是闷热环境下使人体

气血津液得不到及时正常代谢

容易发生中暑

很多人觉得

中暑太常见了,这有啥~

图片

但是,严重中暑真的会危及生命!

到了热射病的地步,致死致残风险极高

所以大家切莫掉以轻心


图片

中暑症状

中暑是在暑热天气、湿度大及无风环境中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水和电解质丧失过多而出现相关临床表现的疾病包括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图片

1

先兆中暑:

暴露于高温环境时,出现大汗、四肢无力、头晕眼花、耳鸣、口渴、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伴或不伴体温升高。


2

轻症中暑:

体温升至38摄氏度以上出现皮肤灼热、面色潮红或脱水等症状。


3

重症中暑:

按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其中,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死亡率较高。

热痉挛:表现为肌肉疼痛或抽搐。通常发生在腹部、手臂或腿部,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

热衰竭:起病迅速,其症状包括眩晕、头痛、恶心或呕吐、大量出汗、脸色苍白、极度虚弱或疲倦、肌肉痉挛、昏厥。热衰竭患者的皮肤可能冰凉且潮湿,血压下降,脉搏快且虚弱,呼吸急促且浅,体温稍高或正常。热射病:表现多样,包括头晕、搏动性头疼、恶心,极高的体温,皮肤红热且干燥无汗、怕冷,意识模糊,口齿不清,不省人事。若救治不及时,可导致死亡或残疾。


图片

预防中暑

中医认为,暑气为夏季主气,乃火热所化,有明显的季节性,当人体不能耐受暑气,表现各种症状,就称之为暑邪。暑为阳邪,其性炎热,多合并湿邪侵犯人体,易耗气伤津。夏季炎热,预防中暑,可以这样做:

1

出行时躲避烈日

合理安排时间,最好避免在上午11时至下午3时烈日当空的时候出门。出门前最好涂抹防晒油,携带遮阳伞及帽子,防止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保证充足睡眠,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中午适当休息,室内运动要注意通风。

图片


2

高温天气要尽量在室内活动

在室内可通过空调、电扇降温。当室内温度高于35度,应考虑使用空调,合理设置空调温度,并注意适时开窗通风。

图片


3

清淡饮食、充足休息


高温天气下,饮食应尽量清淡,多吃水果蔬菜多喝水,少食高油高脂食物。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睡觉时避免电风扇或空调直吹。



图片

中暑中医疗法

1

穴位急救法 

当遇到中暑的病人突然出现昏迷、呼吸停止、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情况时,可用大拇指尖按压其人中穴(位于人体鼻唇沟的上1/3与中1/3的交点处)往往能够起到急救的效果。

图片


2

刮痧疗法

采用刮痧板在特定穴位上反复进行刮、挤、揪、捏、刺等物理刺激,造成皮肤表面瘀血点、痕血斑或点状出血,通过刺激体表脉络,改善人体气血流通状态,从而达到活血祛瘀、舒筋通络、清热消肿、扶正祛邪的作用。

图片


3

饮食疗法:

中医称中暑为暑厥或中喝,多发生于身体素质较差的人,在饮食上应采用防暑降温、清热解毒健脾利湿、利尿利便和益气养阴的原则进行预防和食疗,可多吃一些含水量多的凉性清淡食品。如绿豆汤、绿豆粥、赤小豆粳米粥、荷叶粥、莲子百合粥或薄荷粥等。

1、山楂汤:将山楂、酸梅,加水煮烂,放入白菊花烧开后捞出,然后放入适量白糖,凉后即可饮用。

2、荷叶凉茶:将鲜荷叶半张切丝与白术,藿香、甘草共煮20分钟,加入适量白糖,凉后可饮。

图片

中暑后怎么办?

先兆中暑、轻症中暑:一般经现场救护后可以恢复正常。

1、迅速脱离高温、高湿、无风环境,转移至通风阴凉处,将患者平卧去除全身衣物。可用凉水喷洒或用湿毛巾擦拭全身,扇风加快散热,或用毛巾包好的冰袋置于腋下、腹股沟等血管较丰富、散热快的部位等物理降温。

2、每10分钟监测一次或持续监测体温。

3、如中暑者清醒,可以喂其淡盐水或者运动饮料,也可服用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

4、应将昏迷者头偏向一侧,清理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条件者可以吸氧,改善缺氧情况。



重症中暑:要紧急拨打120送医院急救。

1、不应犹豫,应立即拨打120,同时开始进行救治。

2、让患者仰卧,解开衣扣,脱去或松开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干衣服,以尽快散热。不论使用何种方法,尽快冷却体温,降至38℃以下。3、若患者肌肉发生不自主地抽搐,注意避免患者伤害到自己。如果发生呕吐,可使患者侧卧,确保其呼吸道通畅。


高温天气下

身边一定常备清凉油、风油精等防暑降温药品

如果感觉身体持续性不适

要尽快就医,寻求医生的帮助哦!

如遇重症中暑病人

请致电区中医医院

急救热线:83636120

图片


审核:贾文才、梁红

部分图源网络,侵删

图片